热门标签: A-Level取消AS后,英国大学对预估分的要求有提高吗?
2025-07-31 阅读量:9 留美汇
A-Level取消AS后,英国大学对预估分的要求有提高吗?
Q:听说A-Level很多科目不考AS了,那英国大学还看AS成绩吗?
A:是的,近年来越来越多学校选择不参加AS考试,大学确实更依赖预估分(Predicted Grades)了。
AS-Level曾经是英国大学提前评估学生能力的重要参考,但在A-Level课程改革后,尤其是2019年后,很多国际学校、高中逐渐放弃了AS考试,直接两年一贯制完成A-Level课程。原本靠AS“打底”的方式不再适用,大学在录取时就只能更加依赖老师开具的预估成绩、GCSE表现、个人陈述和推荐信。
这对学生和家长意味着什么?用我们一位学生家长的话来说:“现在更看老师眼里的你,而不是考试分数表上的你。”
Q:那取消AS以后,预估分的“水分”会不会变多?大学会不会因此提高要求?
A:大学当然知道预估分可能“偏高”,但也没别的选择。部分顶尖大学确实提高了对预估分的门槛。
举个例子,像剑桥、帝国理工、伦敦政经这类Top 5学校,过去很多专业是AAA录取,现阶段不少已经明确表示,预估分必须达到甚至超过标准offer要求,才会考虑发放面试/offer。例如剑桥部分学院对AA*A的要求,越来越倾向只筛选满足这个条件的学生。
而UCL、KCL等G5以外的高排名大学,也更依赖GCSE成绩、推荐信质量、个人陈述逻辑性来佐证你的“预估值是否真实”。在我们留美汇教育辅导的学生中,几乎所有申请G5的同学都在11年级末通过课程冲刺拿到高质量的预估成绩+老师背书,这是新形势下的申请关键。
Q:那学生应该怎么确保自己能拿到“好看的”预估分?
A:要靠平时成绩、课业表现、主动沟通三位一体。
我们有位学生Olivia,在AS阶段就没有参加官方考试,但她目标是申请剑桥教育学专业。在没有AS的前提下,Olivia的学校要求提供期中、期末测试成绩,作为是否开出AAA预估的主要依据。
在留美汇的辅导过程中,我们帮Olivia做了三件事:
精准规划考试内容复习节奏:针对她的A-Level English Literature和History,我们用历年真题加练习文案提升写作逻辑,提前准备模拟考;
一对一训练面试表达:帮助她在与老师沟通预估分前,用精准的学术语言陈述自己对学科的热情和理解;
协调推荐信写作素材:协助她整理学术活动经历,递交给老师写推荐信,同时增强老师对她“能拿高分”的印象。
最终,Olivia顺利获得了剑桥的面试邀请,预估分为AAA,推荐信也提及她的学术成熟度和课堂贡献,这在没有AS成绩的背景下尤其重要。
Q:是不是说现在英国大学更“主观”了?会不会不公平?
A: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的。但大学也在努力维持“公平性”。
虽然取消AS让“硬性指标”减少了,但大学现在会更加多维度地评估学生,包括:
是否选了高挑战性的科目(如数学进阶、物理、经济等);
GCSE或IGCSE阶段是否有优秀表现;
是否有参加拓展项目,如EPQ、科研或竞赛;
文书是否能准确展现学术兴趣与独立思考能力。
换句话说,没有AS之后,学校不仅要“看你考得好不好”,还得“看你会不会表达、会不会展示”。
Q:在留美汇教育,会怎么帮学生准备没有AS成绩的A-Level申请?
A:我们有一整套“预估分提升+材料配合”的服务机制。
以我们的学生Cindy为例,她申请UCL经济专业时,所在学校只在A2阶段考试,没有AS成绩,她一开始担心学校不给AAA的预估。但在我们团队的指导下:
她提前暑期补上了A-Level Math部分模块;
完成了一份基于数据分析的EPQ项目;
并在老师写推荐信前,与我们老师练习了1分钟自我陈述,清晰表达了她的学术动机。
最后,她拿到了UCL的条件录取,并且推荐信中明确提到:“She has consistently demonstrated a high level of commitment and independent thinking beyond the syllabus”——这正是大学在缺少AS成绩的情况下最想看到的内容。
结语:
AS不再是“敲门砖”,但A-Level的挑战从未减少。取消AS后,英国大学在审核材料上更谨慎、更全面,但也更愿意看到学生真实的学术能力和主动性。在这种新局面下,系统的课程规划、优质的课外延伸、和策略性的沟通技巧,成为每一个A-Level学生申请路上的核心竞争力。
在留美汇教育,我们致力于用多对一辅导体系,结合A-Level教学实战经验,帮助学生从课程掌握到材料准备全面提升。如果你也担心预估分不给力、材料准备没头绪,不妨找我们聊聊,提前布局,才能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