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IB经济IA拿7分的秘诀是什么?教授最看重的评分点有哪些?
2025-04-30 阅读量:25 留美汇
很多读IB课程的同学,一提到经济IA(Internal Assessment)就头大。的确,经济IA既要理论扎实,又要能“接地气”,更别说还要在800字的篇幅里逻辑清晰、数据充分、观点鲜明。那到底怎样才能拿到传说中的满分7分?今天我们就来一一解答,并结合留美汇教育的学生案例,给大家一些实战建议。
Q1:IB经济IA到底在考什么?教授最看重的评分点有哪些?
IB经济IA的本质是用经济理论分析真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换句话说,就是把书本知识“活用”到实际问题中。因此,老师在评分时,最看重这四个核心点:
选题是否有现实意义,是否适合用经济理论来分析
是否准确且恰当地应用了至少一个经济理论模型(图表一定要有!)
是否有逻辑清晰、理论与数据结合紧密的分析
是否有对经济主体(比如消费者、商家、政府等)的影响评估和讨论
另外一点非常关键:不能只是讲理论,IA更像是“微型论文”,要像讲故事一样带读者进入你的分析逻辑中。
Q2:有没有什么“套路”可以快速提升IA分数?
当然有!我们在留美汇教育辅导IB经济IA的过程中,总结出了“高分IA三步法”:
第一步:选题接地气,但避免“太大题目”
选题最容易出错。很多学生喜欢选“房价上涨”或者“通货膨胀”这样的大题目,但其实对于800字的篇幅来说太广了,反而难以落地。我们建议选择具体地区 + 具体商品/政策 + 明确经济现象,例如:
“加州洛杉矶实施最低工资法后对快餐业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疫情期间北京某超市鸡蛋价格上涨背后的供需分析”
选题一定要小而精,问题明确,方便用一个理论模型来解释。
第二步:图表别硬套,逻辑要自然
有一次我们辅导的学生Lily,原稿里强行加入了两个图,一个是供需图,一个是垄断模型图,看起来“理论丰富”,但逻辑非常混乱。经过我们的调整后,她只保留了一个供需图,并围绕这个图展开完整分析,逻辑顺畅分数自然也就上来了。
留美汇的导师会一对一帮助学生挑选最合适的模型,比如是税收模型、价格上限/下限、补贴、弹性分析等,并教学生如何画图精准、解释简明,这一步是IA拿高分的关键。
第三步:深入分析影响,不能只是“堆结论”
很多学生的IA最后一段会写“这种政策会对消费者造成负担,对政府财政产生压力”,但这样写过于表面。正确的方式应该是:
谁是“赢家”,谁是“输家”?为什么?
长期和短期影响是否一样?
有没有可能出现“外部性”?如何解决?
比如我们另一位学生Jason分析香港政府对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导师引导他加入对政府财政压力的讨论,以及对传统汽油车行业的“负外部性”分析,瞬间让论文“升华”了。这个IA最终拿到了满分7分!
Q3:有没有真实案例可以参考一下?
当然有!我们来看看Lily的真实案例。
Lily是Santa Monica Academy的IB学生,平时成绩中等,但她对经济学非常感兴趣。她最初提交的IA草稿围绕“某地汽油价格上涨”,但数据模糊、图表不当、逻辑跳跃。经过留美汇的导师多次指导,她重新选题为:
“疫情期间洛杉矶某连锁便利店因物流成本上升导致商品价格上涨的供需分析”
在这篇IA中,她使用了一个供需模型,分析了物流成本上升如何导致供给减少、价格上升,还评估了这对消费者支出和便利店利润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政府可以提供补贴缓解问题的建议。
经过三轮细化、图表重绘、逻辑调整后,她这篇IA在学校内部评估中拿到了全班唯一一个7分!
Q4:留美汇是如何辅导IB经济IA的?
在留美汇教育,每一位申请IB经济IA辅导的学生都会:
进行选题诊断:导师会根据学生兴趣和本地实际经济现象,协助挑选合适题目
框架搭建指导:如何围绕模型展开分析、如何平衡数据和理论?我们有标准模板+个性化修改
图表设计与语言润色:我们帮助学生画出标准图,并润色表达,使语言更加专业清晰
三轮打磨机制:每篇IA至少经历3轮修改,确保从结构到细节都打磨到位
我们不只是教会学生写一篇IA,而是教会学生思考经济问题的逻辑方法,这也是他们今后进入大学经济学课堂时最宝贵的能力。
最后总结一下:
要拿IB经济IA的高分,不需要“背模板”,也不是只靠拼理论,而是用真实的数据讲一个经济小故事,并用模型分析清晰、有逻辑地走一遍分析链条。
而在这个过程中,有经验导师的指导,可以帮你少走很多弯路。如果你也希望自己的经济IA能从“及格”进阶到“优秀”,不妨试试留美汇的专业辅导体系,像Lily和Jason一样,稳稳拿下7分不是梦!